——咸安区早点食品卫生安全专题调研“回头问效”
2011年7月份,区政协对我区早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所形成的《调研报告》中明确提了我区早点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我区早点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调研报告》呈送区委区政府领导批阅后,区委谭海华书记、黄大明副书记,区政府李文波区长、胡春雷副区长等领导对《调研报告》所反映的问题非常重视,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能分工,对照存在的问题,强化措施,加强整改。为此,区政协年初就把“早点卫生安全回头问效工作”列入了今年重点督办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8月9日—20日由雷春副主席带领科教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再一次深入早点食材加工企业和城区早点摊明查暗访,对一年来各职能部门履行各自职责的情况进行“回头问效”。
一、整改落实的情况
1、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更加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后,区政府于2011年12月16日至2012年元月16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早点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印发了《咸安区早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咸安食安办文[2011]17号)》,明确了整治目标、整治范围、整治标准、部门职责和整顿时限;一年来多次组织对城区早点食品安全进行巡查和暗访,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食品安全成员单位,督促其尽快整改;今年6月份,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共建诚信家园,共铸食品安全”的系列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小洪、副区长何琼珍、区政协副主席雷春参加宣传周启动仪式。
2、部门职责分工更加明确。针对《调研报告》提出的“理顺监管体制机制”建议,区政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在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转移工作交接未完成之前,各相关部门按照现行职能分工不变,即:农业部门负责对初级农产品实施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对餐饮消费实施监督管理;区食安办设在药监局,负责食品安全组织协调、综合监管和参与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职能监管举措更加有力。针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监管责任制常态化”的建议。各职能部门明确了职责,划分了管区,确定了专人。质监局、卫监局、工商局还将监管人员照片、姓名、联系方式上墙公开,方便市民监督。质监局投入资金3万元,印制了进货、生产、售货台帐,免费发给管户,指导、监督经营户按要求填写,并对食材生产厂家的每一次大宗主料进货质量进行检查,对辅料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厂房因卫生环境及室内“三防”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频次由过去的一个月一次,提高到半个月一次,确保了城区全年无一次食材性早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区卫监局今年开展两次针对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取缔无证经营、占道经营、搭棚经营早点、小吃等行为。一年来,共取缔学校周边无证、占道、搭棚经营早点、小吃户57户,使青龙山高中周边、咸宁高中周边、老师专周边早点规范经营有了很大改观;城管部门针对出店经营行为,今年专门调整了执勤时间,每天早上提前到7时。
4、业主规范经营更加主动。一年来,城区早点经营户215家,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由160家增至到208家,持证率达96.8%;从业人员4890人(动态),持有有效健康证由4220人增至到4800人,持证率达到98.15%。针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地方特色小吃和建设示范店建议,区卫监局选定长安大道推行早点示范店和长安大道早点、小吃示范一条街,对示范区内早点、小吃店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穿戴工作服帽、统一配制垃圾桶、统一配制杂物娄、统一将相关证照上墙、统一制度上墙。通过一年的努力,扶持出了象“老刘记小吃”、“长安小吃”等一批有地方特色小吃的早点示范店。全区示范店家数由原来的3家增加到18家,成为带动全区早点食品卫生安全上台阶、上档次的样板。
二、有待强化的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和卫生意识有待提高。我区早点经营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城中村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校学生陪读家长等。由于这类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而早点经营规模小、投入少,就成了他们择业的第一选择。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或工作衣帽不整洁,收钱后不洗手而直接接触入口食品。操作过程中不对餐具进行消毒或不能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不会记台帐或台帐记录不完整。
2、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据调查,多数消费者对早点的要求就是:方便、快捷、填饱肚子,对食品安全要求不高,对早点摊点选择性不强,就近解决问题。事实证明,早点摊点较集中的地方,卫生条件就较好,经营就较规范;反之,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经营就更不规范。消费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摊点就餐。
3、卫生监督局作为改革前的执法主体身份要明确。除质监、工商、城管外,餐饮消费的监督管理的执法主体由于机构改革尚在进行中,卫监局虽在行使职能有执法人员身份,但依法不具备执法权,食品药品监督局尚无执法人员身份,也更未行使职能。全区近年来无一起早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立案,致使现在城区还存在近10户早点摊点无证经营,“以收代罚”现象依然存在,让守法经营户心存怨言。
三、进一步巩固的措施
1、把好“三个关口”。一是认识关。早点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监管事关德政民生,各级各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二是准入关。早点摊点的准入,国家有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硬件、软件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是否依法行政是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三是检测关。要加大检测的范围和频次,对食材和辅材及环境空气的检测结果报告及时送达管户,依法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处置。
2、加大“三个力度”。一是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各级各部门大力宣传早点食品安全检测检查结果。二是投入力度。要保障各项检测经费,确保检测常态化运行。三是引导力度。通过公平、公正、公开评选示范店、合格店,并授牌挂牌,引导市民消费。
3、落实“三项制度”。一是落实处罚制度。尽快出台卫监局、药监局联合执法政策,扫除执法主体模糊障碍,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打击。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对评选出来的早点示范点,卫监部门可以免收各项检测费用,各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鼓励示范早点店、特色小吃店开展连锁经营。三是创新监管制度。改变过去“单线联系”的监管模式,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积极邀请所在社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因地制宜,召开同一片区经营业主学习观摩会,让监管工作更有力度,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