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沟桥镇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视察报告
6月7日横沟镇政协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就全镇工业经济及园区建设开展视察活动,区政协张俊娟、杨剑、杨淦川三位领导参加。通过听取镇工业办领导通报情况、现场实地察看、座谈讨论,委员们工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积极建言献策。
一、基本情况:
全镇已有中小型企业近58家,规模企业达到14家、工商业税收突破5000万元,形成了化工、服装、机电三大主导产业,并且建立了以机电制造为特色的乡镇产业园区。
全镇的机电产业园位于群力村107国道旁,兴建于2007年,现已完成园区征地600亩,累计投资1.2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近3000万元。园区内已形成四横两纵的道路交通格局,地下管网建设基本成型,园区初步形成规模。
截至目前,园区内已有企业达到15家,其中投产8家,分别是华耀达电气、天龙机械、海洪环保、华盛机械、松玉机电、宜生机电、伟悦电子、湖北二电,其中有规模企业5家,分别是华耀达电气、华盛钢构、松玉机电、宜生机电、伟悦电子;在建企业7家,分别是武汉协首、楚雄建桥、方远科技、博恒机电、兴润城家俱、荆楚竹木、群力机电;其中,兴润城家具、群力机电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博恒机电、方远科技已完成土方工程,进入厂房施工阶段。武汉协首进入到平场阶段,楚雄建桥也已进驻,预计三季度动工兴建。2013年工业园企业预计可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500万元。
目前镇工业园区北至省种苗基地,东临武汉城际铁路,西靠京广铁路,南接横沟镇区,已无扩展空间,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今年在武咸快速通道一侧新建规划用地1600亩的工业园区,目前已完成一期规划和征地600亩,计划年内落户企业3—5家。
全镇园区外有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分别是恒宇工业、嘉源制衣、新欣化工、恒兴砼业、美佳机械、港泰家具,冠豪工艺品、华桥建材、晨光机床。其中纳税百万以上企业有恒宇工业、嘉源制衣、新欣化工、华桥建材。
二、主要做法:
1、坚持特色定位,高标准规划园区。在始终坚持“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的原则下,高标准建成的600亩以及正在规划建设新园区征地的400亩。园区按照“优化一期、建设二期、筹划三期”的建设思路,在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上打造亮点,高标准配套了公共设施,对园区内环境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在园区企业引进过程中,定位为机电产业园,入园企业必须是机电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标准和环保要求的才能入驻机电产业园。对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拒之园外。
2、创新招商模式,高效率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市区电视台和政务网等公共媒体和专业宣传平台,加大了工业强镇对外的宣传力度。同时,还印制了横沟桥镇招商引资服务指南。通过这些宣传措施,来共同提升横沟桥镇知名度;在良好的地域优势下,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的机遇,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的模式,引进武汉产业转移的企业老板,并且委托他们代为招商。通过这种方式,先后引进了新欣化工、武汉宜生机电、武汉协首科技、武汉楚雄建桥、黄石海洪环保等企业。
3、维护企业环境,高质量服务管理。镇党委、政府把诚信贯彻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以高质量的服务感动投资者,以高效率的工作留住项目。优化发展软环境,兑现协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工业实行“四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套服务班子,一套实施管理方案”,并由专人负责企业建设过程中全部手续的办理,积极为来横沟的投资者排忧解难,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办、办好”、“减费、免费”,达到“亲商、安商”的目的。同时,做好投产项目、在建项目的帮办工作,争取项目增资提效,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下、建得快、长得大。
三、存在的问题
1、投入大,收效慢。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前期的征地成本、基础设施投入大。从征用土地、补偿地面附着物,到工业园区进行场地“三通一平”、配套公共设施,再到企业办证、日常管护,一亩地的成本要达到12.6万元。在过去的五年中,为了吸引客商落户乡镇,一直是以低于成本很多的价格在出让土地,仅土地这一块,致使镇政府共贴3000多万元到园区中去。投入资金相当大。同时,因为企业成长平均需要三至五年的周期,前几年均处于低回报时段,故在去年的横沟工业总量中,机电产业园的总产值只占到33%,税收也仅占总量的16%。另一方面,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会选择到市区工业园发展,而剩下的落户乡镇的多为效益一般的小规模企业,于是便导致园区建设“入不敷出”的现状。从全镇情况看,由乡镇财政独立承担工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乡镇一级实属力不从心。
2、风险大,保障小。建设乡镇工业园区,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征地有风险。风险来自于被征地农户,群众在征地过程中的抵触情绪较大,期望值过高,且涉及到土地纠纷的民间矛盾有增无减,协调难度加大,建设工程推进遇阻,矛盾升级时常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另外,风险来自于政策,中央土地政策趋紧,用地指标短缺的形势严峻,一旦违规用地,将受到严重惩罚,2012年且此项就超过130万元。二是企业落户有风险。征地办厂程序的规范化使得企业无法在所有手续完备前进场施工、建设运营,常常导致企业在办证的长时间(约两年)等待中失去耐心,放弃土地,另择新址。这样一来,乡镇前期的各项工作和努力便付诸东流,故风险也很大。
3、部门多,协调难。从土地规划时建设局、国土局、林业局等职能部门的审批,到基础设施建设时的供电公司、长线局、电信局的供用,再到企业登记开户涉及到的工商局、质监局、税务局和发改局,最后还需安监局、环保局和消防局出评估报告,多达十三个部门的程序要走、手续要办。而部门的分散性、程序的规范性、乡镇级别的局限性以及流程的不通畅性,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且协调难度大,因此很难实现竭诚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承诺。
四、意见和建议:
1、 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加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广渠道、多层面的组织银行与镇工业园区对接,让银行了解乡镇工业小区发展现状及前景,促成合作。同时,吸引村级参与到小区建设中来,引导村、组集体在园区内建厂用于出租,解决成片土地开发难题三是吸引外来资金。进一步制订完善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以独资、合资方式投资建设工业小区。
2、多角度挖掘土地潜力。工业小区要发展就必须攻破土地瓶颈难题。当前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放松,土地闸门紧闭不开的形势下,解决土地问题,就必须转变用地思路,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充分发挥现有土地利用价值,合理安排项目用地。对新引进入园项目,要将项目用地量与项目投资额挂钩,合理用地,避免土地浪费。对长期占而不用的项目用地要勒令退回,避免企业恶意圈地占地。同时,要引导园区内企业集约用地、高效用地,鼓励建造多层厂房,向空中要地,上高科技项目,增大投入产出比,高效益用地。二是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三是拓展新的用地空间。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多争取用地指标,搞好土地置换。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包装一些大项目,抓好投资额较大的外资项目,力争挤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省级土地指标。
五、相关建议:依托市区辐射,“卫星式”发展乡镇工业。基于上述存在困难的客观性,乡镇发展工业需要太大财力人力填位补贴,还往往事倍功半。故建议以市、区工业园为母体,所有企业落户均由市区工业园接纳,统一条件进驻、统一规范实施、统一模式建设、统一制度管理。而在地域布局上可分布在各近市乡镇,模拟卫星式围绕在市区工业园区周边,由乡镇工业办负责该片区的协调及服务工作。此举有望解决资金与办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