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致富有“钱”途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14-11-11 | 771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全区油茶种植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政协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
  9月24日在区政协副主席邓仁栋的带领下,区政协经济委会同区林业局的相关同志,对高桥镇、大幕乡油茶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随后,邓仁栋副主席又率领有关人员赴通城县考察学习油茶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油茶种植的情况分析。
  目前,全区油茶种植面积15000多亩,其中油茶种植大户有2家,分别是高桥镇健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大幕乡万山红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各有5000多亩。高桥镇健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2009年开始种植油茶,2013年已开始挂果受益。种植油茶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社会效益惊人。
  1、看效益,有利可图。据合作社种植户介绍,一般家庭2个劳力,可种植管理近100亩油茶,且不会影响农时,10年后每亩每年纯收入至少在1000元以上。一是经济效益诱人。新造油茶林一般管理比较好、品种优良的第6年开始挂果,第10年达到稳产。前5年每年亩平综合投入500元左右;第6年开始挂果,每年亩平综合投入350元左右,每亩每年平均产鲜果近500斤,按25%出籽率折干果125斤,按10元/斤,每亩收入1250元,除去当年投入,每亩每年收益在900元以上;第10年后进入盛产,每年亩平综合投入550元左右,每亩平均至少产鲜果1200斤,按25%出籽率折干果300斤,按10元/斤,每亩收入3000元,除去当年投入,每亩每年收益2450元以上。二是社会效益喜人。据林业技术员介绍,油茶耐寒耐瘠,适于荒坡荒山栽培,不与粮食和油料作物争面积。油茶收益时间长,是一代人种植,几代人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油茶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且不与农时冲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本地就业的渠道,可实现农业、副业两不丢。油茶全身都是宝,茶油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供不应求;茶枯、茶壳、茶树干、茶根经深加工,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雕刻;油茶秋后开花,其花郁香,是蜜蜂喜食的花蜜。三是生态效益惊人。据林业技术员介绍,油茶是优良的生态林,保土保肥能力强。油茶抗污染能力强,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强,具有净化空气的独特功效。油茶终年常绿,花色浓艳,花果满枝,具有绿化荒山、美化环境的作用。
  2、看种法,三分种七分管。种植户讲,种植油茶能否赚钱,关键还是技术管理要跟上。一是要讲品种。劣种换良种,三年换个大油桶。要适地适树,采定审定的良种,科学配比栽植。二是要讲季节。整地和栽植要注意季节。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季整地,秋季造林。三是要讲抚育。油菜怕浆,油茶怕荒。造林后每年抚育3次,挂果后每年抚育2次。四是要讲修剪。油茶喜光,要通风透光。冬剪大枝夏摘梢,春秋两季整侧边。五是要讲施肥。油茶四季花果不离枝,要施足基肥,从第三年起每年要追肥2-3次。
  3、看前景,信心十足。合作社的种植户对发展油茶充满信心,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茶油营养价值高、绿色无公害,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是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二是资源优势好。我区双溪、大幕、高桥、桂花等乡镇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红壤养分丰富,都是油茶生长的适应区。三是面临机遇多。发展油茶可争取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贷款等多部门项目扶持政策。
  二、目前全区油茶种植的问题。
  为什么种植油茶有效益、有前景,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在全区很难推动油茶快速发展?
  1、群众意识不强。全区种植油茶衰落已久,传统的粗放管理根深蒂固,落后的培育技术,使油茶发展得不到加强。一是群众受原油茶低产低效的影响,觉得收入达不到预期效果,种植油茶不如种植其他经济林;二是大规模种植油茶,群众觉得前期投资大、劳力不足,经济承受不起;三是小规模种植油茶,很难产出效益,导致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不高。
  2、科技含量不高。传统油茶种植方式原始,以分户自管为主,技术含量低,一直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没有形成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种植。群众并不注重油茶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以一次种植后“坐享其成”的错误思想来管理,导致茶籽产量低、质量差,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3、资金投入不够。油茶种植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精细化管理,从整地、植苗、施肥、抚育到挂果出产,至少需5年时间,且每年亩平投资不能低于500元;进入盛产期不少于5年,且每年亩平投资不能低于300元;即使进入盛果期,每年不可少的复垦、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还需要每年亩平投入不低于500元,这样才能保证预期效益。如此长期的投入,广大群众很难承受。
  三、通城县发展油茶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10年以来,在国家和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城县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号工程”,新造油茶林11.8万亩,改造老油茶林3.7万亩,使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1.9万亩,展现出了油茶产业蓬勃的态势。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是政策促动。通城县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进行奖励。对新造油茶林连片面积10亩以上、改造老油茶林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200元;对当年造林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奖励300元;对当年造林连片面积达到1000亩的乡镇,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共整合安排5亿元建设油茶基地、扶持油茶企业。
  二是龙头带动。通城县十分注重培养龙头企业,分别从建设大园区、创建大基地、打造大品牌三个方面给予了支持。在建设大园区过程中,全力支持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建设油茶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在创建大基地过程中,全面加快油茶基地建设,建成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5万余亩。在打造大品牌过程中,积极鼓励黄袍山公司自主创新。
  三是市场拉动。通城是个打工大县,在外老板多,民间资本雄厚。通城县通过宣传油茶种植优势、细算经济收益、组织参观学习等三方面进行了“游说”,激活民间资本参与油茶产业发展。每年定期组织干部群众、种植大户到外地和黄袍山公司参观学习。全县已投入到油茶产业发展的民间资本达12亿元,占整个油茶产业发展投入的70%以上。特别是吸引了部分外县、外省成功人士到通城投资建设油茶基地。
  四是科技推动。通城县通过抓良种育苗、产品研发和科技推广提升油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建成了120亩油茶良种繁育基地、1000平方米全自动化温控油茶育苗试验中心,率先在湖北省使用“无纺轻基”、“芽苗砧嫁接”技术,育苗穗条均为国家林业部门审定的优良品系。近四年,全县共繁育容器苗400亩,出圃优质苗木1000多万株,有力保障了全县油茶造林苗木的需求。同时,通城县还积极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定期举办培训班,讲解栽培抚育技术标准,确保了建设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
  通城县油茶产业在短短的四年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最快、最具实力的地区之一。通城经验带给我们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油茶产业,贵在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持之以恒。
  通城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始终把油茶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抓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所谓“不变”,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届班子,始终把“油茶”当做富民牌来打,一以贯之实施“油茶富民”发展战略。所谓“变”,就是根据油茶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发展思路,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使油茶产业始终引领发展潮流。
  启示之二:发展油茶产业,胜在培育龙头,品牌营销,市场开拓。
  通城县为打造通城油茶产业品牌,成功引进湖北省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并全力扶持公司做大做强。公司已成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与武汉工业学院联合研发的“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技术”,经湖北省科技厅、中国粮油学会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投资近6亿元建设油茶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占地500亩,包括精深加工车间、品系观光园、良种繁育基地、茶油储备库、油茶博物馆等。产业园达产后,可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真正成为湘鄂赣三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启示之三:发展油茶产业,重在做大基地,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在市场和品牌的共同推动下,通城县引导茶农和油茶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承租、承包等形式,加速山地流转,促进茶园向龙头企业、公司和种植大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在基地的后期抚育管理上,政府又及时出台有关政策,从基地管护、施肥除草、病虫防治、果实采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既实现了油茶基地规模由小到大的量变,又实现了油茶生产品质由粗到精的质变,确保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启示之四:发展油茶产业,巧在挖掘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内涵。
  通城县通过建设油茶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充分挖掘和展示了通城种植油茶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推动了油茶文化与油茶经济的互动共荣,把油茶历史文化景观与历史旅游结合起来。建设油茶文化博览馆,注重挖掘油茶种植、加工遗址等油茶历史文化。特别是注重油茶种植历史起源与历史传说有机融合,挖掘黄袍山油茶起源的“王母娘娘送油”说、“吕洞宾晒袍”说等,增添了黄袍山油茶种植历史的神秘色彩,提升了油茶产业的历史内涵。
  四、大力发展油茶的建议。
  油茶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大力发展油茶,可以实现“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目标。
  1、要坚持政府推动。从全区目前状况看,发展油茶举步维艰,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全力推动。一是要成立工作专班。要把全区油茶发展提到农业发展战略和咸宁绿色崛起的高度来谋划。二是要从宏观上做好全区油茶的发展规划。多年来,全区油茶植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缺乏政府及行业的宏观指导,因此,区林业局要科学编制全区油茶发展规划,指导全区油茶种植基地科学布局和发展方向。
  2、要坚持以点带面。在当前农民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下,油茶种植还需大户或生产合作社的带动。因此,区镇两级政府要为千家万户茶农的自觉参与搭建平台,协助大户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以“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带动千家万户发展油茶。
  3、要坚持政策引导。发展油茶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一是捆绑使用部门项目资金。要将油茶开发作为我区林业特色产业项目,明确将林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等部门项目扶持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凡是能够套上油茶开发项目的尽量向该产业项目倾斜。二是区财政适当增加投入。对垦复、补植、新植油茶林按验收面积、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和相应补贴;对油茶产品加工企业给予税费优惠等一定政策扶持,调动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引导林权抵押贷款。油茶属于粮油产品,符合国家信贷支持政策。金融部门要通过项目资金贷款、粮油收购贷款、油茶加工贷款、油茶大户和油茶林农小额贷款等多渠道支持油茶产业开发。
  4、要坚持科技支撑。“仅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科学的态度。在基地建设上,要与林业科研单位联姻,做到科学开发,合理开发。在技术力量方面,要与权威油茶栽培科技专家合作,把他们“请进来”开展油茶栽培技术讲座,培训一批技术能手;做到“地当田耕,树当菜种”精耕细作、推广良种良法,讲求从种苗培育到产品深加工整个链条的科学性,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受益一块,带动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