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咸安支部 刘金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等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咸安现代物流产业,是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对培育咸安经济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咸安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全区共有物流企业55家,证照齐全的21家,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100万以上的企业15家,其他注册资本都在几十万元以内;企业自有从事货物运输的6家;货物运输、配送的12家;货物代理的10家;托运,快递的15家;集搬运、装卸、仓储一体的2家;货物信息部10家。从业人员622人,车辆687辆、总吨位4278吨。2011年全区货运周转量6.86亿吨公里。
二、 咸安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起步晚,规模小。咸安现代物流业从2000年以来有了较快发展,但从货运总量、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实现税收额等指标看,发展较迟,规模较小。从物流基础设施上看,虽然近年大力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路三路运输相对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但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不顺畅,物流业标准化进展缓慢,物流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10~100万元之间,部分物流企业甚至证照不全。这些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源分散,没有一家综合实力强、引领众多小公司的龙头物流企业,难以承运大宗物流业务,区域内的一些大型企业物流业务被武汉物流企业承接。
2、管理滞后,竞争力不强。首先是管理混乱。目前我区物流业行政管理分散,物流企业日常经营要接受工商、税务、交通运管、公安交警等部门的管理,物流用地又要接受国土、规划、城管、环保等部门的监督,由于缺乏沟通协调机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意见难以统一,政出多头,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法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其次是服务水平不高。按时交货、响应性等方面存在不诚信行为,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主要服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为主,不少小企业为争货源拼命压低价格,并通过超载等不规范运作手段保证盈利,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情况严重。三是企业现代物流意识普遍较差。受“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自办物流多,80%工业企业仍习惯于自办物流,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主营业务发展,同时导致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真正作用。
3、政策扶持不够,发展乏力。一是缺乏规划指导。各类企业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各自为政,纷纷抢批土地,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企业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物流空间布局,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甚至土地另作他用,使本来就矛盾突出的物流用地更加紧张无序。物流行业是薄利行业,尤其是物流园区建设是长线投资项目,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咸安区未见有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国家、省内的有关政策得不到落实。二是物流企业税赋过重。现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企业税务负担反而加重,原因是物流与经营性出租业务所需运输设备一般金额较大,使用年限较长,如将3%的营业税税率,改为11%的增值税税率征收,如果不对过去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则企业的税收负担将急剧增加。这些造成物流业投资成本加大,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是物流企业贷款困难。因我区物流企业多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四大银行都不愿意提供贷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四是区域物流的组织化水平低。与周边省市物流活动的有效组织、货运方式的有效衔接,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政府之间、行业协会之间还缺乏沟通与合作。五是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具备采购、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运营管理以及国际化物流人才;本科以上的物流经营管理、物流设计运作、以及信息处理人才凤毛麟角,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也制约了咸安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1. 加快制定咸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全区产业布局,准确定位市场,积极融入武汉城市物流圈,打造“咸岳九”小三角重要枢纽城市,结合区位优势,迅速组织制定物流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
2. 培育现代物流产业理念。加强物流理念学习,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逐步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搭建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相互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互惠互利,达到双赢之目的;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为广大生产型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产成品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等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3.加快实施物流“六大工程建设”。一是物流园区工程建设。加快咸安物流中心的选址规划,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动工建设。二是城市配送体系工程建设。积极鼓励武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等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逐步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工程,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三是农村物流工程建设。加快咸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四是现代物流通道工程建设。加快咸嘉新城建设,发展外向型物流,鼓励物流企业主动与潘家湾码头对接,加快咸安公路、铁路、水路联运衔接,构建现代物流通道。五是物流信息平台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建设咸安物流信息网,整合全区物流信息资源,建立区域性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六是龙头物流企业品牌工程建设。积极培植咸安“物流名牌”,突出物流品牌的宣传与完善,提高其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强品牌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打响物流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4. 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保障体系。(1)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明确区物流发展局管理权限,建立规范物流统计分析体系,为政府制定综合物流发展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2)建立健全现代物流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对物流中心用地上要大力支持。建议区政府象支持工业建设一样支持物流中心建设,土地享有工业用地同等待遇,为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及众多小型物流企业集聚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对物流企业在税收政策上要倾斜。三是银行贷款要给予大力支持。四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物流园(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给予优先贷款和财政贴息。五是制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产业投资政策。六是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骨干物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利用市外、境外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参与我区物流业的建设经营。
5、引进实力雄厚现代物流企业,引领咸安物流业发展。大力引进大型现代物流公司入驻咸安,以其先进的理念,管理水平,装备技术,优质服务,引领咸安物流水平的整体提升及现有物流企业的整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咸安经济发展。
6、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工作的协调指导机构。应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咸安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运行调控、监督检查、解决难题的作用,为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咸安经济繁荣,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