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俊、张芳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农村田块抛荒恢复种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农村田块耕种情况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提的非常好,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班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调查落实,具体回复如下:
一、主要原因
2018年全区年末耕地总资源479231亩,农村田块种植主要是以小户分散经营为主,逐渐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由于多种原因,仍造成部分田块出现抛荒现象,其原因有:
1、主观原因。一是思想上不愿意。农村土地种植收益有限,产量产值均不高,导致家庭收入偏低,无法维持开支,农民不愿耕种,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二是行为上不愿意。农村工作强度大,经常风吹日晒,大多年轻人已经不愿吃这种苦头;三是收入上不愿意。去城市打短工或去企业做临时工,挣点“外汇”等等,都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月收入,比起务农要强很多;四是生活上不愿意。农村居住环境没有城里好,也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城里上学,做城里人,很多家庭都在城内自购住房,举家搬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
2、客观原因。一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价格由原来的70-80元上升到现在的80-150元/天,打药等环节价格超过200元,而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大多也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出现用工难,用工贵的现象;二是为了实现减肥减药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提高了国家无机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税费,导致价格价格上涨,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三是土地租用成本提高。不同地区不同肥力的土地租金价格不等,每亩土地租金最高可达400元,增加了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成本,不利于土地流转,部分农户“退”而求“稳”,减少种植面积;四是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费增多,如稻谷每亩服务费约270元。五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而今年早籼稻尚未启动保护价,市场价格只有0.7-0.8元,严重降低了种粮积极性。六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过去修建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病虫害测报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设施都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开展服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今年从年初至今,先后经历了雪灾、风灾、涝灾、旱灾,对农业损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七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民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知道该种什么、养什么,种出来的产品只能在农贸市场和地摊上销售,由于生产是盲目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甚至不能卖出去,都只能碰运气。
二、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关心、关爱、支持、扶持粮食生产,制定加快粮食生产政策,除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外,地方财政也要安排资金支持粮食生产,积极推进落实国家和省级“人才兴粮”重点任务,大力拓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各级政府应迅速制定恢复抛荒田块的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政策,对抛荒田地进行惩罚或处理,增加田块的利用率。
2、摸清情况,制定计划。建议乡镇政府要及时对本区域范围内的抛荒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核实,摸清抛荒的面积、位置、时间和原因,恢复种植的难易程度等,查明抛荒田的责任单位(人),及早制定抛荒耕地复种计划。
3、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在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邀请区委宣传部、咸宁日报、咸宁电视台、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报道,利用各级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做到报纸图文并茂、电视活灵活现、新媒体紧跟而上,密切配合,给广大人民展示出丰收喜悦的氛围,提高农民的种植热情。
4、提高技术服务,做好“新型农民”。一是要加强科普工作,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让农民转化为掌握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在统筹城乡发展前提下,科学规划,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从农村实际出发,着力扶持一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早完善咸安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6、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要继续推进土地流转,使农村土地经营逐步实现规模化,才能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继续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补贴,对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设施和农业机械等给予补助;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7、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要优化区域布局,将农产品主产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紧密结合;二是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和鼓励发展各类主体发展和壮大,推广“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合作社”,让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强支持保障。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五是拓展油菜产业链条,建立油菜籽加工基地,打造咸安浓香型菜籽油公共品牌,建电商、营商公共平台,创新“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模式,打通浓香型菜籽油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