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亚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咸安区农村厕所革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厕所革命”工程建议的关注和支持!
您的提案如实反映了我区农村厕所目前的现状,虽是小问题,却关乎大民生,也正是区本届政府正在着力推进解决的“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之一。2018年5月,区政府已成立区“厕所革命”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制订了《咸安区“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咸安政办函[2018]22号)。厕建指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实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避免二次投资,咸安区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处理两项工程合并为一项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咸安区农户厕所建改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涵盖全区向阳湖镇、奶牛场、浮山办事处、马桥镇、贺胜桥镇、官埠桥镇、大幕乡、汀泗桥镇、高桥镇、双溪桥镇、桂花镇等10个乡镇所在地建成区外的村、湾(不包括规划近期拆迁的村湾。项目投资1.4亿元,加上乡镇建成区户厕建改和污水处理工程投资3.1亿元,全部农村厕所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总投资4.5亿元。
1.关于开展宣传情况
自2018年7月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投标以后,鉴于该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该项目采取EPC模式建设。为得到广大农户的理解和支持,区厕建指办开展广泛宣传。一是会议宣传。三次召开全区部门和乡镇相关负责同志,开展宣传,动员部门和乡镇支持和参与。二是入户宣传。中标方组成30支入户调查队,携带30000份宣传单(户均1份),在乡镇、村组干部配合下,深入全区10个乡镇办、128个村,1788个自然村湾,一面宣传,一面调查摸底,一面了解地形,为初步设计提供资料。三是媒体宣传。先后在咸宁日报、香城晚报、云上咸宁、咸宁电视台宣传报道13次。四是短信宣传。每月通过短信向全区广大农户发送厕所革命宣传信息一次,共发送信息18万条。五是标语宣传。全区乡镇、村湾共张贴厕所革命宣传标语6000余幅。
2.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本项目分三个标段施工:一标段包括高桥、双溪、贺胜、大幕4个乡镇,二标段包括向阳湖(含奶牛场)、官埠、汀泗3个镇,三标段包括浮山办、马桥、桂花三个镇(办),全部实施农户无害化厕所建改和乡镇建成区外农村村湾、农户污水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每个乡镇建成区改造或新建公厕1座(约10座);
(2)每个村改建或新建公厕一座(约128座);
(3)村湾农户无害化厕所建改约15100户,乡镇建成区约10000户厕所污水和其它污水由乡镇污水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
建设模式:采取三种建改模式:
一是乡镇集中处理模式。全区除市管和高新区及梓山湖自管区域外所有乡镇建成区采取PPP模式建设或提标升级12座污水处理厂,能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实行管网收集并入其他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处理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全达标,涵盖所有乡镇居民,涵盖农户约10000户,所有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二是连片微动力集中处理模式。采取EPC模式,对乡镇建成区外的农户,按照适当集中原则,实施三级处理,即农户“户外沉淀池+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微动力污水处理池”处理。涵盖农户约4100户,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
三是分散户无动力处理模式。对于因地形地貌、地下设施制约和一部分无法进入连片微动力集中处理模式的分散农户,采取“户外沉淀池+三格式一体化化粪池+户外小湿地”无动力三级处理模式,涵盖农户约11000户。
工程目标:本项目采取“三种实施模式,三级处理方式,实现‘五水共治’(即:冲厕水、洗浴水、洗涤水、洗碗水、畜禽水共治)”,力争实现全域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集中处理的污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水治理水平。
目前进展情况:本项目2018年10月正式开工,预计工程2020年6月基本全部完工。目前全区138座镇、村公厕已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全面转入内部装修和设施安装阶段,预计6月底可交付使用;农村户厕建改第一批次在全区沿道、沿河、沿库和乡村振兴点共37个村全面铺开,已完成户厕建改3000余户(不含乡镇建成区内的农户),27处微动力处理站和无动力处理站已完成土建工程,部分处理站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乡镇建成区12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3.关于管护情况
一是建立建设和管护台帐。区厕建指办公室建立全区各类厕所明细台账和汇总台帐,乡镇办场建立辖区内农村户厕、镇村公厕明细台账和汇总台账,便于建成后长远管护。
二是开展日常管护提升行动。在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开展农村公共厕所管护达标行动,分别制订镇村公厕、旅游公厕和交通公厕管护制度,落实“一厕一人”。设置已竣工投用的公厕导向标识。
三是开展文明如厕行动。结合美丽乡村等创建工作,开展“厕所革命”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公益宣传,推动文明如厕进景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扩大文明如厕影响力、带动力。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广场等地方公厕管护及文明如厕引导。
四是建立管护机制。镇、村公厕由所在村委会或社区代管,对管护达标的,给予一定补助;对旅游公厕、交通公厕管护达标的,给予奖励。从项目全部完工移交年度起,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作为管护费用。
咸安区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