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4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21-01-12 | 59941 次浏览 | 分享到:

徐霞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咸安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反映的问题非常及时,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阅,迅速行动。一是征集相关会办单位意见,先后与区科经局、教育局、商务局、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联系沟通,共收集5家区直部门意见;二是与区内重点文化企业座谈交流,听取企业代表就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宝贵意见及建议;三是与统计部门联系,调取近年来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规上文化产业企业数及营业收入等数据,掌握详实的一手数据资料,以作分析使用。

一、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一)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是规模总量持续增长。2018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28亿元,比2017年的6.5亿元增加了88.9%。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程度显著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2.3%,增长到2018年的3.53%,增加了1.23个百分点。二是规上文化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区规上文化产业单位数15个(其中文化制造业8家,文化服务业7家),去年同期为13个,增加2个,上半年全区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为7.17亿元。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规上民营文化企业12家,占全区规上文化企业80%。三是文化产业招商成效明显。目前,我区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完工投产5个,分别是:天润咸宁教育产业园、湖北嘉仑文化项目、湖北意康包装项目、山河文化项目、梓鸿袋鼠乐园。在建(筹建)项目6个,分别是:碧桂园博实乐双语学校、广雅健康教育智能软件研发产业园、马桥趣乐园项目、华中出版物电商产业园项目、金兴文化项目、众立诚包装项目。2020年新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个,为华中文化发展基地项目、星翔农旅文化区项目。目前正在洽谈的项目4个。

(二)文化产业特色亮点纷呈。一是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供给逐步丰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以何功伟为原型的情景剧《丰碑》,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大型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展演20余场;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文艺汇演30余场,其他各类活动100余场;坚持上山下乡巡回演出、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咸安小分队送文化进万家和文化志愿者团队服务各类演出总计137场(次),给数万城乡群众送上一场场视听盛宴二是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初见端倪。依托楠竹之乡的资源优势和民间竹雕竹编手工艺,挖掘弘扬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发竹工艺产品,咸宁市艺竹情工艺品有限公司发展迅速,该公司与大幕乡深度贫困村双垅村合作申报扶贫项目竹工艺品厂,采取“竹工艺品+电商+展销”模式,召集乡里40多名民间竹雕艺人,专门手工制作花瓶、罗汉等工艺品,采取线上销售方式发往全国各地,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三是文化节展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举办十一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呈现原汁原味的温泉文化,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温泉文化旅游节期间的系列活动咸宁国际温泉马拉松赛、温泉国际动漫展、“咸宁味道”美食文化节等已成为提升城市文旅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三)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是高位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指标”,同时调整充实咸安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一梁四柱”工作格局。二是高度重视,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文化企业疫后重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对文旅企业财税减免、专项金融信贷支持,每月定期召开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会商会,推进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入规入限以及招商引资工作。三是筑巢引凤,营造文创环境氛围。聚焦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香城文创空间2018年成立,至今已吸纳了64支创业团队入驻孵化,文化创意、电商直播、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占比95%,其中易奇文化、零点商贸、香泉有品、尼可艺画、酷雷曼VR等多家入驻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发展空间非常具有想象力。下一步,相关职能部门及文创空间就打造好咸安特色文创环境共同发力,助推文创项目落地。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中小微文化企业创业扶持、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支持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文化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较小,结构单一。市场主体和产值主要集中于印刷、包装、造纸等类型企业,新型业态发展缓慢。二是龙头骨干企业较少。全区文化产业单位大多以中小微企业及家庭作坊、个体经营户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品牌意识不强,创新发展力度不足。由于创新引导不够、发展理念相对滞后、资金和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全区文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特色优势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创造性开发利用不够,品牌产品缺乏。
  (三)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不够。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商贸、工农业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力度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中新技术开发、运用不够,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新兴出版发行业态、高新技术印刷发展滞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亟待推进;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下一步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由宣传、发改、科经、财政、人社、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商务、文旅、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多部门参与的文化产业协调推进机制。

(二)编制发展规划。以咸安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统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产业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内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纳入对乡镇(办、场)和区直部门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三)用足用好政策。根据文化产业相关法规、政策,借鉴外地经验,在行业发展、财政税收、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贸易、人才建设、文化产业用地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四)加强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通知》,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三层,第一层为大类,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共有4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共有146个小类。我区必须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定期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实现分行业精准统计。建立文化产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相关部门例会制度,及时分析研判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五)培育市场主体。对接市、区市场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结合经济普查掌握的情况,对现有规下文化产业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加大精准扶持力度,支持成长性中小企业做精做优,引导和支持更多中小文化企业专业化发展,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努力扩大现有文化产业规模。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扶持竹艺情、威斯顿、零点商贸等做强做大,发展一批龙头企业。

(六)突出人才引领。着力培养文化创意、策划、管理等方面领军人才。畅通引才引智渠道,自带项目和团队创业的创意创新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根据其实际投资规模,给予专门政策支持。激励本土人才创业,鼓励在咸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创办文化创意企业或采取兼职兼薪方式服务本地文化企业。

(七)突出咸安特色。将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挖掘茶叶、桂花、楠竹、苎麻等历史文化,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加大非遗项目产品和竹木工艺品开发力度,形成产业化发展。将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沈鸿宾故居、孙郭胡城址、汀泗桥、刘家桥、龙口冯等一个个国字号文化遗产,打造成为一道道人文景观。发挥董继宁美术馆品牌作用,创建长寿文化艺术村,突破性发展文创产品。有效利用绿色资源做好山水文章,打造一批户外健身休闲基地,发挥文体活动聚集人气的独特魅力,让文旅、农旅、康旅的人气旺起来。

(八)加强招商引资。大力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各乡镇办和区直责任单位招商活动组织的力度和“走出去、引进来”的密度,调动各方资源收集有效投资信息;借力武汉、北京、广东等地咸安商会及文化产业协会等平台推介咸安,挖掘各地文化项目资源;精心组织文化产业招商专场推介活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活动开展,广泛捕捉项目信息,丰富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储备库,促进在谈签约落地。

 

 

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