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随着我市第一、二届国际温泉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我区的温泉旅游越来越火爆,不仅拉动了内需,增加了地方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丰富了我市旅游业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咸宁的知名度。为了真实了解我辖区温泉旅游业的情况,服务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做大做强,区政协文史委于2011年4月26日至28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旅游单位的人员,先后对太乙国际温泉、碧桂园温泉、温泉谷温泉、三江森林温泉、瑶池温泉、叠水湾温泉和国际温泉酒店、温泉怡景酒店以及月亮湾露天温泉等景区、景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归纳汇总如下。
一、我区温泉的特色与企业发展现状
(一)咸安温泉的特色。
咸宁温泉的发现至今已有1400多年,宋代,咸宁的“温泉沸波”被列为“咸宁八景”之一,因其水击石岩,沸沸涌涌,雾气蒸腾,被形象称为“温泉虹影”,咸安境内温泉众多,且十分有名,仅市区温泉就有大小泉眼14处之多,水温在35℃至55℃之间,且富含S、Ca、Mg、K、Sn、Na、F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治风湿、皮肤、关节、神经等多种疾病,其品质,在华中地区中咸安为最好,是全国12个“温泉之乡”之一。这是老天对咸安人民的眷顾,留给后代的自然地热资源遗产。但是咸安的温泉资源没有及时的开发利用,自90年代汉商在1号桥开发汉商温泉旅游项目,曾短暂辉煌一时后,便昙花一现,再难吸引大批游客。此后几年,咸宁温泉相对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的武汉周边的天沐温泉、汤池温泉,显得非常寂寞,经历了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的历程。直至2007年3月,万豪集团率先投入3.2亿在月亮湾兴建温泉谷旅游度假区项目后,温泉旅游市场的发展,才迎来了百花争艳、万木争春的温泉旅游项目竞相发展的阳春三月。此后不久,太乙国际、三江、叠水湾等温泉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至2009年咸宁市首个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咸安辖区内以太乙国际温泉度假村、三江、温泉谷为代表的大型酒店和20多家涉及温泉旅游的景区、景点正式开门营业。据市旅游局数据统计,仅2010年上半年,每天来泡温泉的游客上万人次,全年近400万人次。咸宁温泉旅游人流的云集,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温泉旅游企业的品牌和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并促进了咸宁温泉旅游市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咸宁温泉旅游企业的现状。
咸安地区规模较大的温泉旅游企业有:碧桂园、温泉谷、三江森林温泉、太乙国际温泉、瑶池温泉、叠水湾温泉等6家,共有从业人员近2200余人,员工平均月薪为1600元左右;6个温泉企业共有温泉浴池为457个,自掘地热温泉取水井12口、抽水机泵12台套,每日抽取地热温泉水1200m3,年取水量约511万m3以上,日均接待游客在2800人次以上,年均接待游客在1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1.464亿,年税收为1656万。从投资方面看,仅太乙国际温泉、温泉谷、碧桂园、三江森林温泉四家企业,计划投资及已投资分别达:28.8亿、5.67亿。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为:19.67%。以上温泉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年营业额及税收还不包括汉商养生园温泉、八一(195)疗养温泉、温泉国际(原三五)酒店、怡景园温泉酒店、长印酒店、铁疗等6家块头相对较小的涉及温泉的企业(事业)单位。由此看出,温泉旅游不仅丰富了咸宁旅游产业内涵,更带来了大量直接、间接的就业机会,同时还拉动了咸宁的消费,增加了咸宁、咸安的人气和财政收入,其影响十分广泛,它蕴含着极高的商业价值、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佳的投资潜力。
二、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模式问题。
1、产品与服务的趋同性。这次调研的太乙国际温泉等6家温泉旅游企业,均是利用温泉资源作卖点的沐浴(洗泡)、餐饮、食宿的服务业,即产品服务的大同小异,没有各自根本的特点、特色,没有各自实质的卖点,你开一个中药祛风湿池,我亦如此,你开一个清热解毒汤,我也亦然;不论哪个温泉企业,产品服务都相差不大,可谓大同小异,缺乏明显的本质个性与内涵特征;缺乏高端的内涵和文化、历史品位,长此必将导致游客审美疲劳,降低消费热情。
2、管理与行业的混乱性。一是行业管理与行业标准乱,水温55℃叫温泉,水温30℃、20℃的都是温泉,没有明确区分。有的企业冬天因水温不够,甚至用蒸气或人工锅炉水来混合加温;有的企业仅有接待几十人的最大业务限度,有的企业可接待上千人次,相差悬殊大,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或行业细分标准;二是温泉企业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较乱,如,同是温泉门票,门市价与预订价相差30元;同是门市价,不同企业也相差11元;同样是预订价也相差32元。缺乏行业统一收费标准,同时也存在批零价、零团价之分。
3、水质与服务的差异性。有的企业服务态度质量好,有的则差;温泉企业水质的差异,有的温泉水质本身质量差,有的是好的温泉水使用太久,或使用人数过多不换水,导致差;有的是同一个池,早中晚不同时段水质的差异,而票价一样。
4、洗浴文化的浅显性。有关温泉企业,都是沐浴洗泡,不够内涵,不够文化,不够专业,不够深度,不够品位。
5、投资主体的多样性。碧桂园、三江、太乙、温泉谷属于大型国企投资;瑶池属民营资本投资;三五国际酒店几经易手后,属于通山人引进外资。
6、旺季与淡季差别的明显性。温泉旅游企业从9月至次年4月属于行业旺季,5月至10月,属于淡季。旺季,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一票难求;淡季,门可萝雀,裁员降本,甚至亏本运行。如果旺季的盈利减去淡季的亏损后,没有盈利,或盈利不够支出,企业有倒闭可能。因此说,旺季的绝对温泉与淡季的绝对冷泉两季分明。
(二)企业发展环境问题。
1、综合发展环境问题。
一是政策层面的环境问题制约或影响温泉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在有关收费职能部门过多,税负过重。据三五温泉国际酒店王总反映,仅一个地热水项目,收费的职能部门有市直的建设局、环保局、国土局、环卫所、地热站、水利局等六、七家,建设局超标城市污水处理费0.8元/T,环保局的排污费0.8元/T,地热站的预收押金2-30万/年、单位,水费0.25元/T,地热水1.5元/T,环卫的垃圾清运费75元/T,卫生餐饮的生活垃圾费,200人规模的饮食业收费48元/天。对此,企业主反映,虽是政府规定的合法收费行为,但也难以应付或承受,能否风物长宜,放水养鱼,养肥再收,值得深思。
二是个别职能部门的行政环境不优。存在收费不规范,以白条代财政收据,索要消费卡、温泉门票等不良现象。
三是温泉旅游业周边硬环境不优问题。表现在太乙国际温泉周边的采石场、防洪体系申报、乱搭乱建、村民干扰等问题。
四是交通硬件设施的无缝对接存在问题。表现在市政交通线路规划中,缺少高铁、城铁与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快巴线路设计的零距离对接、站点等问题。
2、员工、人才招选难问题。一是温泉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二是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宣传等旅游专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奇缺;三是温泉旅游企业员工服务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四是企业人员流动过频,留住人才艰难,高端专业管理人才的“孔雀东南飞”或“北漂”现象十分普遍。在咸宁管理经验一学到手,纷纷往粤沪苏浙或京津飞。
3、政府宏观监管的缺失问题。一是政府在温泉旅游规划及招商引资中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导致温泉企业蜂涌而上,没有形成差异化经营,造成对温泉资源索取的压力大;二是按照地下水“抽一补一”的原则,职能部门对向地下的抽取与补水管理缺位;收费有人上,管理无人监。三是旅游硬环境的规划和建设滞后,如水、电、路、管、网等等还跟不上发展的节拍,停电、停水、断气现象时有发生。
4、行管微观服务的缺位问题。旅游局、旅游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存在缺位、失漏及不到位之处。一是缺乏咸宁温泉旅游企业的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规范、行业守则、收费价格等统一的规范标准,存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为战”现象。二是行管、职能部门的协调、服务不到位;三是行业间缺乏良性互动,人才战、价格战等内讧严重。
5、企业各自差异性发展谋划的缺漏问题。一是企业之间同质化项目比例过大,缺少差异化、特征化、品牌化、内涵化、文化化。二是谋划打破夏季温泉旅游的“冷泉”问题,各企业还缺乏好的应对方案,政府及行业引导还乏善可陈。三是政府、企业及职能部门对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方案还有待加速。
6、土地征用及申报立项的缺憾问题。叠水湾反映增加500亩土地征收指标引进“悦榕庄”项目,太乙温泉的防洪立项等迟迟未果问题,希望得到早日解决。
7、企业练内功、服务提质量的欠缺问题。游客是上帝,以及打造精品线、名景区、名景点,这一旅游业永恒课题的破解,在温泉旅游企业中还没有起色,缺乏实质的进步与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温泉旅游的科学规划,实行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经营。太乙温泉做好环境、山水文章,添加道教文化、绿色养生、水上游乐、垂钓等旅游元素项目。三江森林、温泉谷、叠水湾三景区宜纷纷借助潜山腹地优势,做好山林文章、养生文章、避暑文章,建议借助潜山的山高林茂、品种繁多、环境优雅、富养离子浓等优势元素与温泉有机整合,做到冬天有温泉等主打项目,夏季(淡季)有森林等清凉消暑项目。
2、做好温泉旅游的资源整合,实行行业联合、抱团经营、良性互动沟通。一是建议由政府牵头,企业主管单位及旅游局配合,企业参与,成立具有半官方、半行业性质的行业理事会,进行温泉旅游的资源整合、行业联合。二是出台行业规章,签订行业诚信条约,加强行业自律,杜绝价格战、互挖人才互拆台等恶性竞争,将同行的“冤家”结成“亲家”。三是由政府牵头,协商并推行咸安辖区内全部温泉企业的消费“通票”机制,不论在哪购票,均可自由选择洗浴,再按比例分成。
3、加强温泉旅游的人才培训。实行校企联姻,建立高端管理人才长效机制,建议政府搭桥,企业与各大中专院校无缝对接,开设有关温泉、旅游、养生等委培班;在温泉企业建立固定实习基地等诸多方式,加大旅游专业实践培训力度,达到政府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得锻炼、长见识,企业得人才、输入新血液的“政府、学生、企业”的“一箭三雕”、一举三赢的效果。
4、加强企业内功修炼,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全方位、立体化加强企业的形象、广告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加强对温泉的养生、治病、保健等作用、功能的理念宣传推广,在温泉洗浴中引入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理念,培育常来常往的固定客源,招徕常回温泉泡浴的回头客,将温泉旅游打造成四季谐宜、四季常旺的景点。三是做好服务文章,深化“顾客是永恒的上帝”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5、优化旅游综合环境,提高政府的扶持力度。一是规范收费项目及标准、落实政府对行业成长期的扶持力度,落实旅游业的水、电、油、煤、气价格扶持政策。二是规范、减缓地方各种行业规费,放水养鱼。三是净化、优化、美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打击企业周边的各种“霸”。
6、加强温泉旅游的行业管理与服务,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
7、加强温泉旅游市场的营销体系的设计、构建、推广建设。一是树立“更新理念、拓宽视野、走出去、请进来”的市场营造理念。二是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广避客源、联合开展重视促销活动。三是每年新增1至2个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