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理法” 破解“拆迁难”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13-08-14 | 10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华彬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征地拆迁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晏鹏

近年来,随着市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项目建设越来越多,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咸安区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抽调了500多名干部组成50个项目攻坚专班。截止目前,共征地面积27776亩,拆迁房屋面积271.88万平方米,被征户数11120余户,处置苗木3亿余棵,迁移坟墓23560余座,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资金24.7亿元,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有力保障了“五个咸安”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探求“依法征收、和谐拆迁”的成功经验,今年5月份以来,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专班,采取听汇报、座谈交流、电话咨询、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全区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在此,我们以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征地拆迁工作经验为侧重点,解剖麻雀,引发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华彬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控规范围32平方公里,一期拟征地1583亩,高科技农业园首期租地840亩,征租地范围涉及桂花镇南川、刘家桥、白沙3个村。金桂湖新村和刘家桥新村还建点共征地313亩,设计建筑面积91961平方米,拟安置拆迁户405户。截止今年5月,一期需要拆迁的房屋已全部拆迁完毕,拆迁房屋238户,面积6.6万平方米,处置苗木5万余棵,迁移坟墓450余座。首期征地涉及农户276户,已签订征地意见书266户,签字率96%。二期603.6亩土地租用协议已签订,完成了边界勘定、苗木评估、租地款和苗木补偿款的发放。今年来没有发生过群体性事件,更没有发生恶性事件。示范区内房屋拆迁、土地征收、新村建设等工作进展顺利,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作法

行是知之始,实践出真知。在两年来的征地拆迁工作中,低碳示范区管委会遵循“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原则,在实践中摸索,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推进征地拆迁的良性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一)抓住“动迁”关键点,激发干部正能量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支持国家水利建设,示范区群众历经3次搬迁,许多年长者对搬迁心存余悸。项目建设之初,群众抵触情绪很浓,门难进、脸难看,暴力抵抗拆迁、恐吓伤害干部的事件时有发生,项目进程一度停滞不前。为破解难题,扭转被动局面,低碳示范区管委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决定以“三个注重”为着力点,聚集干部正能量,为“动迁”工作打实基础。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建机制、明导向。按照创新、实用、管用的原则,制订下发了18项规章,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营造人人有规有矩、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条有序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征地拆迁事务有轨运行、按程序操作。二是注重队伍建设,强本领、激活力。每个星期一晚上,集中专班干部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等与拆迁工作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将政策法规进行汇编,人手一册,让专班干部做到知政策、懂法律、会运用。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凝人心、聚群力。对干部工作中的失误,多从积极方面寻找原因,不一味指责;对干部的生活状况,多关心,竭力解决其后顾之忧;对干部的合理诉求,多沟通,妥善解决。努力营造团结民主、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把握“利益”平衡点,阳光公平得人心

拆迁矛盾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平衡。准确把握政府、开发商、被拆迁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是破解项目进程瓶颈之钥匙。在金桂湖第三次拆迁过程中,老百姓虽有故土难离之恋、搬迁生存之忧,但最关心的还是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是否合理、公正、公平。示范区管委会本着民生优先、惠泽百姓的理念,灵活实施拆迁政策。一是把握补偿标准,做到“两个确保”。为确保群众既得利益不减少、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不降低,在严格依法实施拆迁的基础上,示范区管委会予以政策倾斜,调整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给予评估价20%的补差。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特事特办,对造价达1000元/㎡的还建房,拆迁户仅以500元/㎡的优惠价格进行购买。针对房屋面积小、家庭非常困难、有残疾的拆迁户各安排一套90㎡的还建房,实现“居者有其屋”。二是坚持阳光操作,积极实行“三公开”。在动迁过程中,许多拆迁户瞻前顾后,“先拆吃亏,后拆讨好”的意识阻碍着工作进展。为打消拆迁户怕吃亏的疑虑和攀比心理,示范区管委会主动接受拆迁户的监督,始终坚持补偿政策公开、征收土地全部公示、各类补偿信息及时公布。

(三)找准“情感”切入点,晓理动情感召人

真情可换来人民群众的真心。为得到拆迁户的支持配合,专班干部换位思考,注重情感的力量,以“三解”来获得拆迁户的认可。一是解读政策,争取民心。在拆迁过程中,许多拆迁户之所以不配合,是因为对政策法规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一叶障目而产生抵触情绪。示范区管委会以强化宣传为抓手,采取干部入户、广播电视、宣传车、报刊、宣传标语、宣传册、挂历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解读政策、法规、项目目的和意义。两年来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上万份,宣传手册700本,挂历600本,张贴宣传标语300余条,在各类媒体刊发信息百余条。通过宣传解读,提高了拆迁户对各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二是解开心结,感召民心。为增强公信力,谭海华书记、李文波区长多次亲临现场召开督办会,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时任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项目督办负责人许关欣始终亲临一线,带领专班干部对项目区内所有家庭和人员进行走访调研,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百折不挠地前往拆迁户家中炉边夜话、促膝谈心,耐心倾听拆迁户诉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对症施策,释疑解惑。三是解决难题,凝聚民心。在动迁过程中,专班干部面对难题不泄气、不放弃、不畏缩,做到“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积极融入到拆迁户的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把不能解决的难题带回来向有关部门汇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专班干部“以心换心”开展工作,逐步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四)寻求“工作”结合点,分类指导破困局

在两年的拆迁实战工作中,管委会一班人探索出“因户施策”工作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对积极配合户,确保公平、以情感人。对于以大局为重,宁愿牺牲小家而成全大家的主动拆迁户,示范区管委会干部没有“房拆人凉”的意识,而是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善后服务工作,敢于担当,确保公平,让遵章守纪的拆迁户感到欣慰。二是对犹豫不决户,换位思考、以理服人。对于怕“先拆吃亏、后拆讨好”的观望户,示范区管委会干部打着感情牌、亲情牌、政策牌,推心置腹做了大量的说服劝导工作,上门最多的一户达204次。通过以诚交心、以理服人,赢得了广大拆迁户的充分信任、理解和支持。三是对漫天要价户,依法依规、以法喻人。对于想以拆迁暴富、态度强硬的极少数拒签户,示范区管委会干部敢碰硬钉、依法依规,毫不妥协,彻底打消了少数人不切实际的念头,让违规违纪的拒签户无便宜可得,并通过宣传教育,达到警示教育他人的目的。

三、经验启示

纵观我区近几年来征地拆迁的实践,及低碳示范区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主要彰显以下四点启示。
(一)必须树立群众观念,制订一个惠民利民的好政策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在制订拆迁补偿政策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让利于民,让老百姓看得清、算得明拆迁的利益补偿,使惠民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惠民效应。只有这样才会取信于民,才能体现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的号召力。
(二)必须优化干部作风,培养一支克难攻坚的好队伍
越是艰难的工作,越需要过硬的作风。必须大力弘扬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大治庸治懒力度,重点整治个别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不良现象。通过全区上下联动,培养和锻炼一支肯吃苦、能战斗、善攻坚、愿奉献的干部队伍,深入拆迁一线处理矛盾纠纷,形成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风正劲足、团结奋进的干事氛围。
(三)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好环境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在工作开展的前中后整个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命令、忽悠、蒙骗,而是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和风细雨式的解疑释惑。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尽心尽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四)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好机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拆迁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区委区政府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精于运作的运行机制、有为有位的用人机制,使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合所有资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拆迁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运作规范公平
拆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政策供给滞后是造成拆迁矛盾突出的重要根源。目前咸安区还没有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拆迁补偿政策,各个项目没有合理统一的政策与标准,每个项目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信息化的今天,这种状态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征地拆迁环境。规范征收拆迁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尽快制定相关适用于咸安实际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法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根据宪法相关条款,对涉及拆迁的一些具体政策、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出合符民意的政策法规,规范征地拆迁行为。

(二)探索安置模式,着眼长远大计
目前,房屋安置主要是一户一基安置。客观地说,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一户一基”的传统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受土地资源制约,农民建房所需宅基地与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从长远和实际情况来看,“一户一基”的传统模式逐渐丧失其优势,不再是拆迁安置的最优选择。建议根据所在地域,按情而定,探索与“一户一基”并存的新的安置模式。现在,全国众多地区都在实践验证一种新的拆迁安置模式——集中上楼安置。集中上楼安置模式是指将因土地被征用、建筑物被拆除而动迁的被拆房屋使用人集中到一处定居点搬上楼房居住的安置方式。集中上楼安置有诸多优点,如土地节约化、配套设施集约化、管理集中化等。但是集中上楼安置的前提是必须彻底解决好“上楼后的诸多问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三)探索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

土地被征用后,被征地农民受年龄、条件的影响,一时难于找到合适的谋生职业。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仅靠一点土地补偿款难以解决未来的难题,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尚未完全得到有效解决。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12]28号)明确指出:“妥善安置被征地人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办法,使被征地人员的长远生计有保障。”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安置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着眼于提高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农民提供自我发展空间。一是社会保障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与,加大力度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进行调研,尽快制定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办法。二是留地保障机制。依据城市、村镇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划出一片土地,确定给被征地农民作为其居住和发展二、三产业的用地。三是就业保障机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为其就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从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过渡。通过以上方式,让被征地农民生计有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制理念

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涉及许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系统工程,专业性强,对于没有法律专业基础的普通干部群众。仅仅依靠广播宣传、印发宣传单是远远不够的。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差、误解,将会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难度。一是应及时向被征收拆迁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告知他们享有的权利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告知他们应尽的义务,引导农民依法办事,重德为人,服从国家建设需要,配合征地拆迁。二是要建立透明的征地拆迁工作制度。为何征收、怎样拆迁、安置补偿依据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应及时向被征收拆迁户公示,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给被征收拆迁户一个平等的权利。三是完善征收拆迁程序,规范征收拆迁具体操作行为。在征收拆迁安置具体操作中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稳定,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使征收拆迁工程成为政府和被征收拆迁户的双赢工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拆迁难仍是普遍现象的今天,和谐拆迁并非不可企及,低碳示范区一期项目向人们预演了相对和谐拆迁的前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领导干部秉承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群策群力,不懈努力。咸安区“依法征收、和谐拆迁”的目标将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