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满咸安”行动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15-08-30 | 6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咸安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为进一步促进“绿满咸安”工作,打造绿色山川,建设绿色城镇,早日实现我区绿色崛起,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由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牵头,于5月20日组织部份政协常委、委员对“绿满咸安”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在区政府副区长陈新日、区林业局局长李云钊的全程陪同下,咸安区政协“绿满咸安”视察组围绕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山地造林,先后察看了横沟桥镇长岭基地、官埠桥镇栗林新村、向阳湖大堤、咸潘公路、汀泗桥镇黄荆塘村阚凤彩、向阳湖镇广东畈上屋朱等6个视察点,并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听取了李云钊局长所作的情况汇报。通过视察座谈,委员们对“绿满咸安”行动开展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况
  (一)基本现状
  根据咸安发[2014]21号文件精神,咸安区开展“绿满咸安”行动和创建“林业生态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是:2015-2017年间要完成8.84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实现全区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城乡绿化地应绿尽绿。近年来,我区各地各部门,结合“三万”活动,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全面推进“绿满咸安”创建工作。全区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26万亩,占省级下达任务2.65万亩的166%,占市级下达任务3.6万亩的119%,是全区三年实现绿色全覆盖总任务8.84万亩的48%。
  1、乡村绿化快速推进。近三年来,以创建绿色示范乡村为载体,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绿色示范乡村建设84个,占全区138个行政村的60%,其中2013年5个,2014年29个,2015年50个;其余54个村纳入“三万”活动绿化村。据初步统计,全区乡村已投入绿化资金3000多万元,栽植各类大规格苗木97万余株。其中2015年栽植65万株,折算造林面积0.9万亩。
  2、通道绿化全面实施。近两年来,全区完成通道绿化1800多公里。其中2014年完成公路绿化200公里,主要有咸通高速、咸黄高速、梓山湖大道绿化;2015年完成通道绿化1600多公里,主要有107国道、咸潘公路、马柏公路、沿横路、温随线、汀古线、西双线、肖星线等4条省道和20条区乡公路,完成淦河、汀泗河、三八河等河道绿化50多公里。通道绿化共栽植绿化树近20万株,折算面积0.3万亩。目前,我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绿化率达到了95%以上,淦河、汀泗河、“三八河”、官埠河两岸绿化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成为我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3、山上造林积极拓展。去冬今春,全区完成山地造林面积3.3万亩,占全区三年造林总任务7万亩的47%。山地造林正在向造林难度大的远山高山推进。今年完成远山高山造林1万多亩,占造林面积的40%。全区有20多家企业、合作社和200个造林大户参与山地开发,完成造林面积2.3万亩,占造林面积的80%。
  (二)主要措施
  在视察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绿满咸安”行动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是因为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统、实、好”上。
  1、科学决策,体现了一个“统”字
  2014年1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之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实行三“统”。一是统领顶层设计。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绿满咸安行动、创建林业生态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一体、二带、三廊、多点”的绿化空间布局,确定了三年“绿满咸安”的总体目标和年度实施规划。二是统筹安排部署。相继召开了动员会、督办会、现场会。在动员会上,对“绿满咸安”行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强化工作重点和工作责任。三统筹整合资金。在区财政困难情况下,区政府通过统筹,整合财政非税资金1000多万元和部门涉农项目资金6000万元,支持“绿满咸安”行动。通过统一谋划、统一思想、统一安排,全区上下形成了造林绿化共识。
  2、有序推进,突出了一个“实”字
  “绿满咸安”“绿”是内容,“满”是目标。实施全域绿化,点多面广。为扎实有效推进,着力三“实”。一是突出“三个重点”抓落实。重点抓好“通道绿化”、“主要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绿化”、“‘四个一’工程(每个乡镇建好一个绿色示范乡村、一个千亩经济林基地、一条景观大道和一片风景林)”。二是坚持“三个结合”抓落实。“将山地造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乡村绿化与三万活动结合”、“造管结合”。三是建立“三大”机制抓落实。建立落实林地流转机制、政策奖补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真正做到谋事求实、措施务实,政策落实,确保造林成效。
  3、联动整合,凸显了一个“好”字
  实现三年绿色全覆盖,仅靠行政手段推动是难以实现目标的。为此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多项措施,统筹联动整合各类资源:一是群众行动好。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发动,让全区群众知晓、支持并自觉投身于绿满咸安行动之中;二是部门联动好。涉农部门积极支持经“绿满咸安”行动,利用项目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美化农村环境,全区各驻村单位投入3万元以上资,全力参与支持城乡绿化。三是绿化成效好。今年全区完成造林绿化面积占三年“绿满咸安”总任务的48%,打造了一批绿色示范重点村、林业产业基地和绿化景观大道,成为了亮点工程,迎接了全省“三万”现场会的召开。
  二、存在问题
  “绿满咸安”行动深得人心,成效明显,但在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乡镇进展不平衡
  在推进“绿满咸安”行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资金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镇与镇绿化不平衡,镇中的村与村绿化不平衡的现象。像汀泗桥镇、官埠桥镇的整体绿化率比高山远山较多的大幕、高桥、桂花等乡镇的绿化率要高;同一乡镇内村级经济较好的村组绿化率比村级经济较弱的村组绿化率要高,为了应付检查,有的乡镇村组绿化存在“路边花”现象。尤其大幕、双溪、桂花等乡镇石漠化山地多,造林绿化难度大、任务重。
  (二)筹资渠道不够宽
  实现三年绿色全覆盖,需投入5亿元。目前,区财政一年提供造林资金不到1000多万元,无异于杯水车薪。加之政府在如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新型主体参与林业的工作上做得不够深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发展林业不够。导致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安全体系所需资金都存在很大缺口,严重制约了“绿满咸安”行动的进程和林业生态建设。据了解,上级拨付我区建设森林生态示范区的1000万元资金于今年上半年已超额用完,余下54个村湾绿化尚未启动,高山远山的绿化只是起步阶段,如何实现绿色示范乡村全覆盖、高山远山全面绿化,筹措资金将是区委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
  (三)产业发展不够强
  绿色崛起若用固化的惯性思维,仅靠党委政府一阵子的行动,靠零打碎敲的举措,都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有林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挥示范效应作用。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植绿、增绿仅停留在见“绿”的层面上,低产林、稀疏残次林比重较大,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不高,楠竹、桂花、苗木等特色产业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楠竹加工滞后,桂花主要以出售原产品为主,特色苗木以零售为主,产业集聚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林业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机制体制不健全
  在“绿满咸安”行动中,虽然探索建立了林地流转、造林绿化奖补、多元投入等机制,也执行了“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但切实可行的建管养护机制还没有形成,新 型建设主体发展不快,产业化发展的机制体制不完善,导致主体责任不明,监管存在缺位,发展和保护矛盾突出,持续发展较难。
  三、对策与建议
  “绿满咸安”行动是绿满荆楚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生态咸安、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在视察过程中,委员们认为,“建设‘幸福咸安、宜居咸安’,首要的任务是要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让咸安大地披上绿装,实现山川秀美,为老百姓营造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人们享受到优美的生活空间和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一)全民合力,共呈“绿满咸安”新态势
  实现“绿满咸安”,植绿是基础。一要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凸显“绿色决定生死”理念,结合义务植树、森林防火、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印发宣传材料,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区人民认识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而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要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区林业局要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参谋部作用,在“绿满咸安”行动中挑起重担,做好协调、督办和指导工作。区发改、财政要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统筹使用各类林业项目建设资金;区交通运输部门抓好道路分类绿化;区水利部门全力推进水库、河道、堤岸绿化;区住建局、农办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稳步推进美丽村庄建设。三要全员行动,形成合力。紧抓四季挖窝、三季植树,见土植绿、见缝插绿。千方百计动员、调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绿满咸安”行动中来,使“绿满咸安”行动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形成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的合力。
  (二)融资添力,共聚“绿满咸安”新能量
  实现“绿满咸安”,资金是关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主角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绿满咸安”行动资金保障,有效化解林业生态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大难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区级财政对“绿满咸安”行动的投入,提高生态补偿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二是整合涉林资金投入。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建设、林业血防等相关资金,加大对“绿满咸安”行动的支持力度。将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纳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范畴,鼓励农民投资投劳。三是吸引市场主体投入。鼓励各类造林主体参与植树造林,并及时依法颁发林权证,确保对市场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予以保护。四要撬动金融信贷投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开发符合林业实际的金融信贷产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扩大林业贴息贷款,满足各种造林绿化主体贷款需求。
  (三)创新增力,共筑“绿满咸安”新构架
  实现“绿满咸安”,改革是动力,护绿是保障。应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创新造林、管护、经营、管理机制,激发造林绿化活力,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相兼顾,疏通好造林绿化全脉络。一完善造林机制。探索推广“承包造林、流转造林、补贴造林”等造林模式,创新“谁投资、谁受益”市场化造林机制,提高造林速度和质量。二强化管护机制。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用途管制和林木限额管理、凭证采伐,强化生态红线约束。开展违法占用、毁坏林地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生态公益林管护,依法惩处盗伐滥伐林木、毁坏和非法占用林地、绿地、湿地行为,全面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严格落实造林管护责任到山、到户、到人,加强造林后期抚育管理工作,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管一片、成一片。三拓展发展机制。按照“结合工程建基地,依托基地兴产业,振兴产业富农民”思路,探索推进专业大户、合作组织、技术承包建基地模式,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建设主体,建设一批茶叶、油茶、苗木花卉等经济林基地,培植楠竹、桂花等龙头企业,做实做强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促进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做到绿水青山常在,金山银山富民,推进咸安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