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你有过骄傲自豪同时又无地自容的感受吗?我真切的感受过一回。
今年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期间,我接待了一位嘉鱼籍大学同学。同学感慨万千:二十年前的咸宁城仅是温泉、永安两个不起眼的江南小镇,浮山又只是两个小镇间零零星星的几个小村落,而现在已经一个美丽宜居的中等城市,过去三年五年一个样,现在是一年一个样,呈加速度前进。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咸安人,充满骄傲和自豪地向客人推介家乡的发展:从经济总量到城区面积的飞速增长,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到城市规划建设品味的快速提升,特别是区委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五个咸安”的发展蓝图,凝聚了全体咸安人民的意志意愿,咸安已经走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上。发展的咸安同样是开放的咸安,香城泉都、魅力咸安一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00万,承接国际、国家、省部级大型会议近20次,咸宁咸安的发展引起各级各地重视,截至9月份,共有50余名省部级以上领导视察咸宁咸安,80多批各类考察团考察咸宁咸安,我们的被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但在送客回程的路上,我和客人遇到了两件尴尬的事情。一是在银泉大道上,迎面一辆飞弛而来的小车上扔下一碗未吃完的热干面,弄脏了客人的车。二是在河背特大桥上同学问:这么多的鲜花盆栽为什么要用铁架固定起来?我耍了一个很傻的小聪明回答:“可能是怕风大。”而真实原因是因为花摆出来的第一夜,就被“爱美人士”顺走了200多盆。客人无奈而又宽容地说:社会环境很容易被低素质的行为破坏,咸安市民整体素质与咸安的发展开放不相匹配。
回城的路上,再次看到这鲜花下的另类“风景”,我在思考,我们的哪些社会环境被哪些人、哪些行为破坏了呢?通过亲自经历和调查了解,我简要列举如下:
1、生活环境。近年我市城区为早日建设国家级文明城市,开展了“五城同创”活动,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更加美化、绿化、亮化,但与美丽咸宁不相协调的不文明行为也有增无减地凸现出来:随意吐痰、随口曝粗语、随手丢垃圾、随地乱摆摊、随处乱停车、公共文体设施被随意损毁、景观苗木被移栽到自家庭院。
2、人文环境。勤劳善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大多数家庭条件转好,但“宅男宅女”、“啃老族”多了,自主创业的少了;遇矛盾纠纷,耍横讲狠摆阔的多了,理性处理、与人为善的少了;公共场合,抢占有利位置和座位的多了,为老人、孕妇让位让座的少了;工作生活压力大,忘记父母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的多了,记住父母生日、常回家看看的少了;遇到别人困难甚至危难,漠然置之、无动于衷的多了,主动帮上一把的少了。一些过去让人尊重的职业现在让人们不同程度产生了信任危机。部分医生吃回扣、收受红包,部分教师私设课堂,收费补课,一些影响到群体健康行业现在让人们望而却步,有食品加工作坊使用劣质食材,有的餐饮业主使用地沟油、弃用油,有的批发商依然批发三无食品。
3、法治环境。一些人在遇到疑似医疗事故和或其它非正常死亡时,不走司法渠道,通过堵路、堵门,打砸公共财产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极少数“专业上访户”信访不信法,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提出诸多无理要求,找部门、找领导,闹访、缠访。其采用最基本的手法是哭闹、耍泼、装病。有些老上访户还煸动他人上访,振振有词:“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公安拿我们这些60、70岁的老人没办法。”“领导最怕上访,再苦再累挣钱也不如上访”“上访回来盘缠路费政府都包了,不接就不回来”,某些上访人居然放言:“中国的法律已保证不了我的权益,再上访就到美国大使馆”“日本人再打进来,我第一个当汉奸”,在这些人面前,人格、国格荡然无存。
4、投资环境。咸宁建市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鄂南经济强市建设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很多重大项目落户咸安。在项目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少数市民从个人利益出发,阻碍工程建设,“三强一霸”现象时有发生。在大型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假借村民(市民)利益,煸动群众,阻挡施工,对待小微型项目,则抓住投资者息事宁人的心理,要挟恐吓,逼迫投资者就范,最终目的是谋取个人或少数人利益。
5、社会舆论环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给我们一个开放而丰富多彩空间,很多社会阴暗面在网络曝光出来,供人们了解、评判、追源,网络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的确可以提升社会透明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但也不能否认的是那些不客观的信息和被放大了的阴暗面会给社会舆情带来不利的影响。网络有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谋取个人利益、中伤他人、泄愤的工具。近年来咸宁各个贴吧上,我们时常看到,一件很平凡的邻里纠纷,一上网变成了“官员儿子耍横”,又一个“李刚是我爸”;某投资项目污染特别严重,在某地致病百人后被逼走,落户咸安;某村选举,把我家看门狗给累死了,如是种种,片面的、不实的、夸大的信息一旦传到网上,必然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群情激愤,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
以上所述,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市民素质的提高还没有跟上城市化建设跨越发展;二是道德建设的进程还没有跟上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三是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四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还需有一个共同推进的过程;五是网络监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需要有一个相适应的过程。
文明市民是文明城市的窗口,文明城市是文明社会的缩影。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公民文明程度的高低。优化发展环境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管理。为此,我们建议:
1、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开展“文明有礼的咸安人”主题活动,自2008年以来,咸安区已开展了两届“文明市民”的评选活动,产生200名文明市民典型代表。一是组织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二是组织单位、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树三风”(谦恭有礼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三是认真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性工作,继续办好社区市民学校,充分利用近年来社区基础设施规范化的成果,继续开展“文明社区活动”,注重青少年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发挥共青团组织带头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加强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市民道德素质。
在全区特别是在青少年学习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各行各业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一是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民俗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中华民族经典诵读活动和传统节日专题宣传活动,提升传统节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园。三是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道德模范、感动咸安人物,组织媒体开展道德模范宣传活动,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组织开展对道德规范的节日慰问和帮扶活动,真心关爱帮扶道德模范,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四是各单位办好“道德讲堂”,特别是各级文明单位,要以“道德讲堂”为平台,抓好职工“四德”教育,为群众树立标杆。
3、加快社会建设进程,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在全体咸安人民共同奋斗、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上,大力推进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进程,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行教育公平,使全区人民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以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推进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的趋同,推动全区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4、加强综合治理,提升社会稳控能力。
在总结湖北省城市管理咸宁工作现场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和团结到咸安的建设发展上来,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观念。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对极个别将个人不合理要求临驾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法律之上且屡教不改的,要拿出坚决有效措施予以惩处。
5、完善网络监管体系,提升网络能量。
在积极开展“文明网站”、“文明网吧”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宣传文化和公安司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我区网络监管体系。进一步充实网络舆情监控机构,提高人员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监控设施设备水平,向区直、乡镇、企业、学校延伸监控网络,培养配备一支大局观强、政策知晓度高、公平正义感强的网民队伍,评选一批充满理性和积极精神的网评佳作,封杀语言不文明、思想不健康、动作不纯洁的网上言论,不断提升网络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