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19-12-26 | 295 次浏览 | 分享到:
朱颖星委员:
您(或单位)提出的关于调整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管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咸安区教育局非常重视,对您的提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您提案提出的建议表示肯定。
近年来,因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逐步增加。为立足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瓶颈,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乡村小学,咸安区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咸安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提升工程试点实施意见》(咸教普[2018]12号)、《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提质工程试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咸教字[2019]13号)两个文件,按照区级统筹支持,乡镇组织实施,资源整合共享,乡(镇)域内推进,先试点后铺开,实现共同提升的思路,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试点工程。
2018年开始,在我区汀泗、双溪、大幕、马桥、桂花五个小规模学校较多的乡镇中遴选了10所长期保留型、预测规模缩小型的小规模学校进行试点。根据所在教育总支申报,具体名单是:汀泗:长寿小学、大坪小学;双溪:伯敬小学、李沛小学;大幕:双垅小学、西山下小学;马桥:吕铺小学、沈廖小学;桂花:五爱小学、刘祠小学。然后逐步在全区铺开,实现全面提升。关于农村小模学校管理我们将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试点学校。各乡镇要进一步统筹本乡镇小规模学校布局规划,摸清本乡镇每所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现状,预测小规模学校发展变化,把长期保留型的小规模学校和未来2-3年即将变成小规模的学校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打造成“小而美 小而优”的农村小规模学校。
二是围绕“小而美”,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根据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合理配置校舍、场地、装备、安全防范、生活卫生等基本办学设施。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保障必要的教学仪器、图书、功能室配备,保障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上报具体实施计划。着力在校园绿化美化、校园文化氛围、功能室配备、师生生活条件等基本需求方面重点改善。
三是围绕“小而优”,促进学校内涵提升。1、多管齐下,强化师资建设。⑴完善编制岗位核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继续招聘小规模学校教师,并在编制数上倾斜,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⑵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待遇。切实落实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指标分配方面倾斜政策,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切实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津补贴,根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达到1000—1200元月标准。⑶积极探索小规模学校教师补充更新方法。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对小规模学校教师实行新老轮换政策,对新招录小规模学校教师,要先在乡镇结对的中心学校进行全科培养一年,然后再安排到小规模学校工作。⑷依托数字学校共同体,区教育局对数字学校共同体中心校专递课堂目前所开设学科的教师实行补充倾斜,弥补小规模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不足。⑸改革小规模学校培养培训。加强实践培养,增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小规模学校校长、教师的培养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按比例足额单列培训经费,优先选派小规模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国培、省市区级培训。组织较高级平台举办同类别的教师学习交流。2、多措并举,优化学校管理。⑴结合小规模学校自身独特发展优势,优化管理环节,全面细化管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落实岗位责任制,引导全员参与,化劣势为优势。⑵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同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⑶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试行结对中心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到小规模学校走教制度和小规模学校邻近年级音体美学科组班上大课制度。3、挖掘资源,打造办学特色。⑴各小规模学校要把提升校园文化、培植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切入点,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尝试开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⑵建设图书室(角)、组建文体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德育活动,逐步打造办学特色。4、注重结果,教育质量优质。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⑴立足学校实际,克服教师少、科目多、任务重的困难,充分发挥区教研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区域联盟作用,充分依托数字学校共同体,加强小规模学校教研教改,分线上和线下,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教改活动,探索小规模学校环境下教学模式。⑵加强校本研修,加强教师多形式、多渠道教学技能培训,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确保班班用、节节用,推动“互联网+教育”紧密结合。⑶通过培养全科教师、复式教学、小班化教学、阅读推广、乡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法,重视课堂,重视阅读,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
四是注重保障,确保试点扎实推进。1、加强领导,多方协调。区教育局成立“咸安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 小而优’提升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王元宏同志担任,副局长何红辉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及相关乡镇教育管理员等同志。各试点乡镇也要成立领导小组,教育总支管理员作为本乡镇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 小而优”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重点围绕“试点”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完成进度,达到预期效果。2、搭建平台,区域推进。⑴区教育局由教研室牵头组建区级小规模学校联盟,按“一事一议”原则,提供活动经费。各试点乡镇也要相应成立乡镇内小规模学校联盟,安排相应活动经费,实行联盟内互动教研,共享联盟教育资源。⑵专门针对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竞赛,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3、加大投入,筹措资金。⑴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适当提高小规模学校经费投入,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⑵把试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教育扶贫攻坚等项目结合起来,在保障安全实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资金和项目上优先向小规模学校倾斜。由区教育局项目办负责落实并指导督办工期进度。⑶各试点乡镇积极牵头鼓励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对口帮扶、捐资助学,每年至少达两次。积级联系村组、政府,形成社会合力,解决试点学校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在此,对您提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咸安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