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交通局工作视察的报告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12-08-06 | 5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近几年来,区交通局紧紧抓住“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进交通事业发展机遇,认真把握交通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重点、服务大局,赢得了咸安交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区交通事业健康跨越式发展,区政协组织部分市、区政协委员于2011年6月上旬,对区交通局工作进行调研视察和协商座谈,就全区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全区交通工作情况
  (一)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区交通局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7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262.1公里(不含京珠路及连接线),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80.3%。乡镇油路通达率100%,行政村油路通达率100%。一是等级路全部改造升级。新建和改造一级公路47公里、二级公路143公里、三级和四级公路236公里、通村公路1200余公里,提前五年实现了全区境内公路硬化达100%的目标。二是计划外项目道路工程建设按时完成。区交通局积极筹措资金5000余万元,及时修建了计划外项目道路,如巨宁大道、双峰路、凤凰工业园等10多条道路及120余公里村级公路建设。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建二级客运中心站1个、乡镇五级客运站4个、通村公路候车棚53个、通村公路招呼站70个;改造升级乡镇渡口码头5个。巴黎春天步行街、交通信息中心等一批区级重点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
  (二)交通营运快速发展。全区拥有营运客车354辆,客运线路122条(区内78条、长途44条),年客运量1017.5万人,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8%;营运货车2846辆,年货运量272.9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12.6%;其他机动车辆658辆,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43%。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2个,五级客运站4个。全区机动车维修业户发展到91家,其中一类9家、二类22家、三类60家,比“十一五”初期同比增长了20%、31%、42%。物流公司发展由十一五初期的28家发展到50家,增长了 44%,全区交通营运上升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行业管理逐步规范。一是公路养护管理争名次。全区列养公路里程362.6公里,干支线平均好路率达77.49%,连续几年位于全市第一。区农村公路 “专群结合、三级负责”的养护和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应用,被省人大写进了《湖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二是交通行业管理加力度。坚持把加强城区客运秩序管理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以运输市场整顿为重点,对咸宁火车站广场、师专桥洞、明珠广场等进行重点整治,基本上杜绝客车站外揽客,围城打转,乱停乱靠等现象。三是交通队伍管理出成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局党委严格执行“十不准”制度,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指挥部、路网办、分管局长、局长四级审批制度。创建了多个站、所 “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交通示范窗口”、市级“青年文明号” 称号。区交通局连续八年获得全市交通系统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优胜奖;四次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2009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红旗单位。
  (四)企业改制顺利完成。区交通局原下属7家企业,职工近900人,存在事企不分、人员臃肿和设备老化、机制不活等现象。经过几年的改制运作,目前形成下辖公路局、物流发展局、道路运输管理所、农村公路管理所和客运站的合理布局。完成了交通配件公司、交通服务中心、交通幼儿园的破产和金轮驾校、水陆装卸公司、汽运公司的资产转让改制工作,变现资产1930万元,安置职工736人,纳入社区管理的职工600余人。站所改革后,交通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安欣物流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突破1500万元,比改革前增长了565.7%,职工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6.5倍。区交通局在企业改制后化解路网建设债务5900余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000多万元。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资金存在缺口。西环线、北京路 、三元路都是一级公路,全长共3.2公里,总投资7400万元,在2009年底动工,后因资金来源问题全线停工。因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部分通村公路及桥梁受损严重,争取到的水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国省道维护,尽管区交通局筹措了200余万元修复了部分水毁工程,但落下缺口资金300多万元。现桂花镇柏墩村、苏家坊村等多处断桥没有修复,双溪桥镇杨林村、大幕乡大幕村、石桥村等通村公路多处塌陷无法通行,还有部分农村公路虽未中断交通,但路面毁坏严重,急需维护。
  (二)公路治“超”依然乏力。据区公路管理局调查,90%的货车存在超载现象,超载路段路桥多处告急。新修的马柏公路因常年运载石料车辆超限,现已成“阴阳脸”;常横路竹木运输超载,道路毁坏严重。超载运输是一种掠夺性使用公路资源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加的超限超载车辆,已成为破坏公路的头号“杀手”,致使许多二级、三级公路未到使用年限提前进入大修期,加重了公路维护负担。公路治超治限涉及交通运管、路政,公安、交警、质监、工商、安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虽然交通部门每年组织开展了“百日大会战”行动,但由于各部门配合不到位,整治不力,治超效果甚微,有时一些不法司机借整治之机违规集约造成公路堵塞,交通受阻。
  (三)通村公路养护缺位。通村公路1006.7公里,约占全区通车里程的一半,但通村公路列养较少,列入专业养护的农村公路里程仅193.9公里,仅占通村公路的19.3%的。未列入专业养护的通村公路养护费用主要由区、乡两级财政负担,因财政困难,每公里每年一千元的养护费用无法足额到位。区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所虽已成立,但工作启动滞缓,农村公路养护人员还未完全到位。通村公路设计、建设标准低,排水沟等公路附属工程建设不到位,增加了公路养护难度,特别是通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资金无法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四)常横公路破损严重。常横公路是县级公路,公路维护由区级财政负责。2000年,区组织全区干群捐资,大修了常横路,于2001年完工,使用寿命为八年。由于当年新修的公路大部份是油路,山区雨水较多,运输竹木的车辆常年超载,至使常横路损坏严重。现常横公路修复与维护任务十分艰巨,当地干部群众对好路的期待犹如久旱盼甘霖。
   三、加强交通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道路治超治限管理。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总体要求,采取固定治超与流动治超相结合、源头治超与路面相结合、治超与治乱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公路治超治限管理。公路治超不仅仅是交通部门的职责,更是社会各界共同职责,实现政府主导,加强协调联动,强化源头监管,才是治超的根本之策。一是区政府要明确相关部门的治超治限责任、目标,并对相关的政策、保障作出硬性规定,为路政治超治限工作人员颁授“尚方宝剑”。常设治车管理机构——路政管理站,充实人员配备,增强路政执法力量。二是强化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治超治限关键是抓源头,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要从源头上的石料厂沙厂货厂来进行治理;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对生产企业、车辆改装和销售环节的严格监管。三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区交通局要加强路政人员的岗前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交通与公安、交警要密切配合,从重打击超载肇事堵塞交通行为;交通、公安等部门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发改等部门要做好信息通报、执法意见反馈。通过采取固定治超和流动治超相结合的方式,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路线,重点时段加大对治超治限的力度。
  (二)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加强乡村道路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路管养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把通村公路管养纳入大交通目标考核范畴,制定操作性强的管养标准、管养措施、检查考核和奖惩办法,确保公路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优良化。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偿试把超载罚没收入作为公路管养资金,逐步建立管养分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机制。二是健全养护机构,建立养护队伍。区交通局应迅速启动农村公路管理所工作,制定相关管养职责,按照县道和乡道、村道养护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政府要重视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相统一,克服重建轻管现象。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必要的资金,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资金两落实。           (三)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开工项目顺利完工。
发展交通事业主要靠交通项目来支撑。区交通局要进一步加大交通项目建设力度,积极跑“部”进“京”、上“省”进“厅”争取项目和资金,跨越式发展咸安交通事业。积极探索交通建设资金筹集新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投资交通建设,培育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压力。偿试通过开发公路两旁土地,发动实业界人士捐资,出让路桥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等办法筹措资金。区政府要建立发展交通事业的长效投入机制,将交通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交通建设配套资金投入,确保已开工的西环线、北京路、三元路、水毁公路等建设项目顺利完工。
  (四)加大道路维修力度,解决边远山区路况难题。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山区乡镇交通不畅已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修好常横路,是大幕乡、高桥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年来的呼声,也是山区几万群众的迫切愿望,这是一条民心路、致富路。区交通局应把修复常横路作为重要民心工程来做,要应积极向上立项,争取常横路的提档升级,使县道升级为省道,三级公路升为二级公路,确保常横线在建设、养护资金上有保障。针对目前常横线高桥至大幕段,路面毁坏严重影响通行的现状,区交通局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取先急后缓的方式对毁损严重的五公里路面按二级路的标准进行全面整修。若立项成功,资金有望到位,再全线修复常横线,争取早日解决好边远山区的路况难题,使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五)注重工程质量,发挥交通质监的职能。
工程质量是公路的命脉,公路建设要注重工程质量。交通主管部门要实行工程质量追究制,确保主体工程质量与配套设施工程质量相统一。交通质监站负责全区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但现有3人(周边县市区均有9至13个编制),无法承担检测机械装御保管,更不能满足公路质量监管和日益扩大的业务需要。建议区编办从考虑交通质监站的重要性着眼,按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要求,可适当增编4人,以便更好地加强道路建设的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