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我区现代物流业箭在弦上
来源: | 作者:zxxianan | 发布时间: 2014-08-31 | 7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咸安区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为充分发挥我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全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区政协在雷春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查看、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走访了商贸物流区、物流发展局、商务局、湖北安欣物流、湖北汇宁物流、区供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对如何加快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业现状
1.我区物流企业基本情况
(1)总体状况:据区物流发展局统计,截止2013年12月,我区物流企业73家,其中咸安区47家,温泉城区26家。全区拥有载货汽车687辆,总吨位4287吨,从业人员600余人。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4家,100万以上的25家。国营物流企业11家,私营与股份制企业62家。目前,我区仅1家3A级物流企业(湖北安欣物流),2家湖北省物流示范企业(湖北安欣物流、湖北汇宁物流)。从总体上讲,我区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期,算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业,只能算是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2)分布情况:73家物流企业有47家在咸安城区,其余26家在温泉城区。物流企业分布比较散乱,城内城郊均有,配送车停车无序。停车场不够用,而其余的营运车辆大部分停靠在交易市场边或城乡接合处,如三元路口、巨宁大道路口、鱼水路市场旁、咸宝路市场旁。
(3)经营项目:73家物流企业中,从事货运6家,配送12家,货代13家,托运25家,装卸搬运及仓储2家,信息15家。物流企业大都现代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
(4)信息技术应用情况:73家物流企业中除二三家以各自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外,其余均以电话联系为主,区域性信息服务平台如咸安区物流信息中心由于受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尚未进行信息发布。
(5)功能配套情况:73家物流企业中能提供仓储服务的只有3--4家,且面积狭小,仅能提供少量货物存放,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仓储功能。仅湖北安欣物流、湖北汇宁物流能提供配套停车场区,且面积较小。
2.我区物流需求现状
据统计,2013年,全区GDP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物流需求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业企业物流:2012年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增加值82.34亿元,增长13.7%,按我国第二产业平均20%的物流成本推测,2013年有16.47亿元物流成本。②流通企业物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74.28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4.52亿元,增长14.1%。③农林牧副产品物流:粮食产量179741吨,经济作物6942吨,蔬菜257496吨,水果68166吨,肉类总产量47490吨。④运输物流:2012年,全区公路货运量280.3万吨,货运周转量23006万吨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3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2108公里。以上这些,已经构成了庞大的物流需求量。目前,我区现有的物流供给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区工业重点项目的引进与实施,建材市场、农贸市场、五金机电城、购物超市等几大市场的兴起,我区的物流需求和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物流供给将明显不足,特别是精细化与专业化物流供给严重不足。
二、我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体制、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存在以下主要矛盾和问题:
1.缺乏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
物流企业应向为工商企业进行整车和零担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为此必须在布局上紧靠咸安经济开发区与长江产业园,而目前我区没有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大部分在城内,企业分散经营,市场条块分割,各种物流要素无法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物流活动效率低,社会物流总成本高居不下,导致货物“运不进来,输不出去”。同时,由于城内各物流企业区域有限,停车场更是缺乏,使得车辆出现乱停放,“摆车摊”现象严重,随意喊价,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隐患。
2.物流企业“小、散、乱”的状况比较明显
一是企业规模小。如前所述,我区物流企业大都很小,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10~100万元之间,部分物流企业甚至证照不全。这些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在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能力上较弱,可以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企业仅3--4家。不能承接大型企业(如红牛、南玻、光宝)的物流业务,服务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二是物流服务的组织分散。咸安区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货运户转型而来,普遍物流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加之我区未建立起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资源分散,难以整合并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关系、老客户进行交易,物流成本变化随意性较强,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三是行业恶性竞争乱象明显。由于物流行业现在还不规范,入行的门槛太低,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再加上缺乏货源,不正当竞争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不少小企业为争货源拼命压低价格,并通过超载等不规范运作手段保证盈利,有的甚至不顾职业道德,导致欺诈顾客的事情时有发生。整个行业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情况明显,也给规范运作的较大企业带来了损失。
3.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一是仓储、装卸和运输设施水平低。目前,咸安区无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冷库,导致一些冷藏、冷冻、恒温品储存能力不足;目前咸安区也无危险化学品仓库;现有仓储的区位布局、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发挥不充分,特别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冷链物流没有形成;货场标准化程度低,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水平低,致使物流效率不高。二是专用运输车辆不足,目前全区营运货物运输车辆2吨至4吨占总数70%,4吨至8吨占总数0.8%,8吨以上占总数22%,大部分为普通货运车辆,专用车仅为5%,厢式货车22%,冷藏车、危货车、集装箱等专用车辆所占比例偏低,大量的适箱货物仍由拦板车承运,对环保、安全和咸宁形象都有一定负面影响。三是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组建物流运输网,信息化水平低。
4.农村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一是我区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高。二是我区无特色经济作物专业交易市场和农村二级物流配送站。优势作物楠竹、苗木、桂花等物流发展滞后,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资料物流渠道不畅。当前,我区分散的、实力很小的、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这种现状造就了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诚信、优质难见,退货、索赔无门。广大农村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
5.管理和扶持的政策不够明确
一是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如国土、规划、发改、交通、工商、商务、经信、税务、公安等部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二是物流本是微利行业,但现行税率(交通运输业11%,仓储6%)偏高;土地置换费用大,如商贸物流区按商业用地价格出让,物流企业取得土地难,导致五金机电城产品进来难,出去更难,如去通城的小件货先由咸宁至武汉,再中转至通城,重复运输、过远运输时有发生,物流成本高居不下;市内配送车辆通行管制导致货运成本不断增加,等等。以上问题,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国家的政策在地方没有落地。物流业被国家列入“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排第九),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简称“国九条”),湖北省办公厅随着下发了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措施的意见》(鄂政发[2012]68号)文件,湖北省内宜昌、襄阳、随州等纷纷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但在咸宁市、咸安区目前进展缓慢。据了解,咸宁市政府正在执手制订《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与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远远滞后。
6.物流人才缺乏
目前我区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现代物流理念缺乏,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人才稀缺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物流人才需求增大。现代物流产业需求的人才不仅仅是传统的储运管理人员,主要是需要懂得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知识、财务管理和掌握微机等现代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不足。我区目前只有咸宁职业学院一所大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外对现有从事物流职业的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三、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1.解放思想,准确把握定位,抢抓物流产业发展机遇
我区具有以下四个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区正处在中国正中部,武汉城市圈、长湘潭长株潭城市圈、潘阳湖城市群的重要结合区,承接东西、沟通南北区位优势十分良好。二是交通优势。咸安全境内公路密集,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大广高速、武咸快速通道、咸通高速、咸黄高速、咸潘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密集。水路上距长江黄金水道17公里,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武咸城际铁路连通南北。咸宁以“四铁”、“十路”、“八港”、“一枢纽”为依托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构建已经成形,便利的交通环境赋予了咸安较强的商品集散及在全国的市场辐射能力。三是政策机遇。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长江经济带开发、武汉新港的开发的相关政策扶持,湖北省也出台了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等政策措施,咸安发展机遇可谓千载难逢。四是发展机遇。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咸安有主动参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在长三角、珠三角获取、组织和配置资源的优势。
2.加强领导,理顺体制机制,消除物流产业发展阻碍
物流业管理体制是整合优化行业资源的基础,也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更是推动物流这个行业规范市场运作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区域物流发展好坏与政府主导密切相关,物流发展较好的省、市、区都在物流运行机制上有所创新。目前,我区物流业分由交通、发改、经信、商务、公安、工商等部门管理,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呈现“九龙治水”的管理弊端。这种弊端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良性发展。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促进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与物流相关的发改、国土、规划、交通、住建、商务、经信、财政、人社、工商、税务、公安、质检、招商、环保、统计、粮食、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十八个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为便于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直接设在区交通物流发展局,日常工作由区交通物流发展局负责,具体行使统筹协调、拟定规划、市场监管、会议召集、专家会审、招商引资等职责。
3.强化引导,科学规划布局,编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首先,区委、区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坚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制定出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咸安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长远规划要突出和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近期规划要突出和明确3-5年内我区物流园建设详细规划,包括基础设施(道路、货运站、停车场)、物流项目和与之相匹配的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工作方案。其次,要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在京港澳高速咸宁南出口处建设一个500亩左右高标准、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进行规范化运作。制定符合全局规划的分园、分区的详细规划。同时,要在城郊规划建设1-2个100亩左右物流配送中心,提高我区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做好“供应链最后一公里”。另外,在横沟、汀泗、马桥三地建立3个50亩左右的农村物流配送站,引导农村物流规范有序发展。
4.打牢“底盘”,完善交通网络,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交通条件是物流快速发展的基础,离开交通来谈物流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区要以现有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城乡主干道路、车站、货运场、停车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物流枢纽提供平台。要尽快实现区域内半小时进入高速公路网,全区各节点30分钟进入干线公路网,全区各乡镇到县城30分钟,全面对接高速公路网、城市外环网,提高交通系统供给水平和交通运输效率,为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5.考察调研,出台扶持政策,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我区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一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可由区政府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在充分进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关于促进咸安区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草案),提交区物流产业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政策上要鼓励我区现有小规模的物流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扩大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推进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将我区特色农产品推向外地市场。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的引进作为我区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要完善协调机制,简化办事程序,为物流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要发挥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税金融、能源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国土部门要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并按程序依法完善报批、备案手续或实行物流用地规划控制,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和程序办理征地手续。财税部门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政策给予优惠。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
6.强化“大脑”,建设信息平台,去除物流供需信息障碍
信息平台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支撑。运作良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得原先独立的各个物流环节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物流供需矛盾,实现物流网络四通八达,规模效益日益显现,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真正实现“物畅其流”。 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支持和推进。建议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给予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扶持。并由区交通物流发展局、区经信局牵头,开展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共同研究制定建设方案。采取政府扶持、协会和企业共同开发运作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7.人才强业,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各类物流人才培养
一是引进物流人才,优化咸宁物流人才结构。重点是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政府宏观管理人才、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经纪人和经理人等高层次人才。二是尽快成立行业协会,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与高等院校合作,实施物流人才培训工程,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进修、业余学习等形式,开展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培养若干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岗位急用人才。三是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为物流发展提供后备队。委托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开展物流师、物流职业经理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开展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操作技能培训,把学历教育及职业资质教育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咸宁急需的物流策划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应用人才、物流操作人才。